临床相关管理微课

陈亮

该模板适用于医疗行业从业者,进行临床相关管理培训,帮助提升操作规范性。

视频脚本

同学们好!首先跟同学们小结一下前期我们共同学习的《临床检验仪器》课程,这门课程是三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

这门课程类型为B类。学习总课时为48学时、3学分。我们知道,现代医学检验离不开检验仪器,它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之一。

前期我们用了14周的时间,共同学习了课程前面七章的检验仪器、设备,要求同学们掌握仪器检测分析原理,要求同学们操作仪器前懂得先检查仪器试剂耗材用品等是否在有效期内,废液贮存装置是否已经清空,试剂量是否充足等?完成基本检查操作后,对仪器开始做零点检测、定标、做高值、中值和低值质控均在控后,才可以检测临床样本。今天是第15周,今天跟同学们一起共同学习第8章、即时检验仪器。我们还是按课程标准跟同学们讲课,当然我们在授课过程会结合临床一些案例,将这些案例与我们的课程紧密结合起来分析,引导同学们认真学习临床检验仪器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仪器维护和保养。

今天跟同学们分享《 昏迷了,血糖仪测不出结果, 不就是血糖低吗?给患者输点葡萄糖怎么可能是错的?》--属于《临床检验仪器》课程之一《POCT血糖仪临床质量控制管理》 。

为什么是课程之一,因为我们课题组成员共4位,其他3位老师将分别跟同学们分享:第一位是罗琪茵老师给同学们讲《AI+POCT便携式血糖仪临床检测血样采集管理》;第二位是潘婧老师跟同学们分享《AI+糖尿病常见的病理和血糖变化》;第三位是陈亮老师给同学们分享《AI+老年糖尿病患者如何控制好血糖 》。整个课程是按人才培养方案、按课程标准向同学们讲即时检验仪器,在第8章里我们重点讲POCT血糖仪从医学检验角度讲仪器原理、定标、做质控和样本测定等,其它三个应用为拓展课程,引导同学们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习仪器操作、学习更多糖尿病的临床相关知识、在临床为患者服务时怎样规避出错、保质保量做好为患者服务。

下面开始讲《昏迷了,血糖仪测不出结果, 不就是血糖低吗?给患者输点葡萄糖怎么可能是错的?》--POCT血糖仪临床质量控制管理。

那么,让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目录吧,1、引言 2、质量控制管理基本概念 3、POCT便携式血糖仪质量控制要点 4、临床实施步骤与策略 5、数据记录、分析与报告制度 6、挑战、解决方案与展望未来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背景吧

我们可以看到,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关键。血糖水平是评估糖尿病患者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便携式血糖仪能够提供实时血糖监测,方便患者和医护人员随时了解病情。 - 而POCT技术提高了血糖监测的便捷性和准确性。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对血糖监测的需求日益增加,但传统的血糖监测方式存在诸多不便,POCT便携式血糖仪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POCT便携式血糖仪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原理,通过试纸与血液中的葡萄糖反应来测量血糖水平的仪器。具有体积小、操作简便、测量快速、准确性高等特点,适合在家庭和医疗机构使用。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患者日常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医疗机构的血糖监测等。

我们对质量控制管理可以提高血糖监测准确性 ,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第二部分内容:质量控制管理基本概念

质量控制定义及目标: - 定义:为达到质量要求而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 目标:确保POCT血糖仪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管理原则: - 标准化原则:制定并执行统一的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 - 持续改进原则:不断评估质量水平,寻找改进机会。 - 预防性原则:通过预防措施避免质量问题。 - 全员参与原则:鼓励所有相关人员参与质量控制工作。

我们需要制定POCT便携式血糖仪的质量控制计划,明确质量目标和措施。 对POCT便携式血糖仪进行定期校准、维护和检测,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对POCT便携式血糖仪的质量控制结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根据质量评估结果,不断优化POCT便携式血糖仪的质量控制流程,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第三部分内容:POCT便携式血糖仪质量控制要点

仪器校准与验证: - 校准频率:每日使用前定标一次。 - 质控品检测:定标通过后做两个质控。 - 仪器比对:每年与全自动生化仪做一次配对或两组数据结果比较。

试剂与耗材管理: - 试剂储存:干燥、避光、适宜温度环境。 - 耗材选择:选择质量可靠、适配血糖仪的耗材。 - 耗材更换:定期更换试纸、采血针等耗材。

操作规范: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 - 考核与监督:定期对使用者的操作进行考核和监督。 - 操作培训:对使用者进行操作培训。

第四:临床实施步骤与策略

制定详细实施方案: - 制定操作规范:确保每一步操作准确无误。 - 组建专业团队:明确职责。 - 设定质量控制指标:设定准确度、精密度等指标

建立完善监测体系: 做到定期校准,室内质控,外部质控 ,持续改进和优化流程,根据监测结果和临床反馈改进操作流程。 - 培训与教育: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 选型与评估:根据临床需求和最新技术进展评估和更新血糖仪。

持续改进和优化流程: - 反馈与改进:根据监测结果和临床反馈改进操作流程。 - 培训与教育: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 选型与评估:根据临床需求和最新技术进展评估和更新血糖仪

第五部分内容:数据记录、分析与报告制度

我们来了解一下数据记录、分析与报告制度: - 数据记录要求及格式规范: - 准确性:与实验室生化数据保持一致。 - 完整性: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血糖检测时间、检测结果及操作者等信息。 - 规范性:使用统一的记录格式。

数据分析方法: - 对比分析:便携式血糖仪与实验室生化检测结果对比。 - 趋势分析:同一患者多次血糖检测结果的趋势分析。 - 风险评估:根据血糖检测结果进行风险评估。

定期汇报和反馈机制: - 定期汇报机制:建立定期的数据汇报机制。 - 反馈机制:根据汇报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建立反馈机制。 - 持续改进方案: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持续改进方案。

最后,是我们面临的挑战、解决方案与展望未来

当前我们面临的挑战有: - 血糖仪准确性问题。 - 质量控制意识不足。 - 试剂保存及更换问题。 - 操作规范性问题。

根据问题我们的针对性解决方案是: - 加强质量控制 - 提高准确性: - 加强试剂管理: - 标准化操作流程

在这里,我们对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应对策略: - 智能化发展:自动校准、自动质控等功能。 - 个性化监测:根据不同患者的血糖特点进行精准监测。 - 互联网+医疗:实现血糖数据的实时传输和远程监测。 - 加强行业监管:确保血糖仪的质量和安全性。

谢谢观看

为我推荐
微信咨询
预约演示
AI
干货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