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小技巧

大家好,欢迎又回到青苗法鸣频道。
今天我们揭秘《本科生申报理论型课题必须知道的九件事》的最后三件事:
如何科学吹牛、用格式征服评审、模板的正确打开方式!全是压箱底的干货,看完立马上大分!
第七件事,牛皮不能使劲吹,总吹一只牛太累。
还是回到很多同学的这个疑问,“社科类的研究似乎没什么可写的”,从前到后都很单调,项目书写到最后了,问你将预期有什么样的成果!
好,大家搬好小板凳,来看一群戏精的表演!根据青苗法鸣资深编辑多年的自我申报经验以及帮助同学、师弟师妹申报课题的过程来看,这部分是各位脑洞开得最大的地方。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牛皮使劲吹。
这类同学的心理是这样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管它做不做得到,我先把项目申报下来再说。以前,这类学生课题管理得不严格时蒙混过关,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现在各大高校的管理都非常严格了,国家和学校给你几千几万的课题费不是看你吹水的,因此你可以吹,吹得太远收不回来,那只能跟你say sorry,要不就撤项,要不就延期!所以,想通过说我把研究成果发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三篇CSSCI等牛皮来让评审过你的项目,那简直不可能,因为你有那个水平,都直接可以评副教授了,还来报这本科生课题作甚?
第二,总吹一只牛。
这类同学的问题不是出在“吹”这个问题上,而是出在“一只牛”这个问题上!因为他们的研究成果呈现形式太单调,就写“发表一篇论文”。这句话还不如鸡肋,鸡肋还有点弃之可惜,这句话丢弃一点都不可惜。我们应当针对我们的研究具体展现研究成果,发表论文只是一种形式。创新永远不只是过程,
结果也需要创新。研究报告、政府建议、商业模式、宣传手册甚至视频音频都可以。百花齐放,各争春色!
任何一种局限都是对自我的囚禁!但是要注意,百花齐放不是让你乱放,一定得靠谱!不要创新成“葬礼上火辣辣的玫瑰花”,那就是笑话了。
第八件事,内容不好格式凑,让它美得不成样子。
尽善尽美的意思就是实质和形式都要好!只注重实质或者一味哗众取宠地搞形式主义都是要不得的!酒香也怕巷子深,树大招风,都是这个道理。因此,写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课题申报书是一个不断协调和中庸的过程,因此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
格式上需要考虑的问题除了整齐,错别字,标点这些so easy的问题之外,大家还需要考虑字体、字号、行间距、哪里该加粗,哪里该分段,用几级标题等等很多问题,细节之处能否设计的简洁美观也是一个大学问。
简洁不等于简单,美观不等于花哨。
当然,在格式上下功夫的主要目的是:方便评审老师阅读便利,不会看不清,更不会看乱,还不会看累!
第九件事,拿到模板捡到宝?不让范本变地牢。
孙行者有一个本事,那便是用金箍棒随地划一圈,就成为了一个与妖魔鬼怪隔绝之地。
我们何尝不想拥有这样一个宝物,在项目书撰写的过程中确实可能会遇到这样的宝物,但是有时候不好好利用它,反而适得其反! 在申报项目过程中,作为小白的我们会千方百计找到师兄师姐求教经验和以往做的好的模板范本,
但是我们需要明白,任何模板和范本均只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人家再好,不一定适合你,而且随着时间的变迁,很多内容、体例可能都已经过时,所以只能借鉴一些方面,而不能借鉴一些内容。
也就是说可以借鉴没想到的方面,但绝不能照葫芦画瓢。俗话说的好,照葫芦画瓢,画的再好也就八分像,这也说明了你如果一味模仿,那么你的水平最多只有80%。因此,不能让范本成为限制我们思考、创新的地牢,而应该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的东西,做的比模板更好,成为下一个模板!
至此,《本科生申报理论型课题必须知道的九件事》全部完结!从选题到格式,从方法到模板,希望这套攻略能助你立项成功!如果觉得有用,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