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科普

用户_mz4A4$LO

该模板适用于律师,进行法律风险防范与知识科普。

视频脚本

无单放货"保函陷阱":一单跨国海运引发的两场官司。 在仁川港的汽笛声中,一票价值几百万的货物开始了前往中国青岛港的跨国之旅。谁也没想到,一份看似"双保险"的放货保函,最终引发出中韩两国法院的两场官司。 承运人在未签发正本提单的情况下,接受收货人拍着胸脯签下的保函,直接放货。韩国卖方因为收货人收到货物后拒绝支付货款,而在韩国法院起诉承运人。承运人承担赔偿责任后,根据保函在中国法院起诉收货人。这份承诺"承担全部损失"的文书,在国际海运实务中原本是常规操作。但是中国法院判决:本案中的保函因"恶意串通"被判无效。法官犀利指出,承运人在明知需凭正本提单放货的行业规则下,仍接受保函放货,已构成对提单制度的根本性破坏。 韩国法院的赔偿判决与中国法院的过错认定,上演了精彩的司法对话。虽然保函被判无效,但中国法院巧妙运用《民法典》157条,让收货人最终扛下货物损失。这展现出中国司法"原则与务实"的双重智慧:既坚守提单制度红线,又通过过错责任实现实质公平。 法院判决双方平分承运人支出的几十万律师费的裁决暗藏深意。这记"各打五十大板"的操作,既惩戒了承运人违规操作的侥幸心理,也警告了收货人试图通过保函架空提单制度的危险游戏。看似和稀泥的判决,实为对海运规则的重申。

为我推荐
微信咨询
预约演示
AI
干货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