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晚上好,在这个充满神秘与魔法的夜晚,我们共同庆祝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节日——万圣节。
今晚,我们将一起探索万圣节的由来、
习俗、
美食,
和精彩活动,一起沉浸在这个不给糖就捣蛋的奇妙世界中。
万圣节从何而来?
万圣节英语是All Saints Day,天主教和东正教节日之一,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华语地区常将万圣夜误称为万圣节。
万圣节也被称为“All Hallow Mas”。那一天,要举行的弥撒仪式(Mass)是庆祝在天的全体圣人(Hallow)
再让我们追溯到古代高卢、不列颠和爱尔兰的德鲁伊德祭司,他们赞美秋天,庆祝收获,同时也相信在万圣节前夜,死神萨曼会召唤所有鬼魂。这个原本是赞美秋天的节日,逐渐演变成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万圣节。
当然,只要想到这种鬼魅的聚会,就足以令当时的人民胆战心惊了。于是他们点起冲天的篝火,并严密监视这些恶鬼。万圣节前夜到处有女巫和鬼魂的说法就是这么开始的。至今在欧洲某些与世隔绝的地区,还有人相信这是真的。
万圣节的服装起源于恶作剧,大人带孩子一起出门(一般是大人驾车停在路边,小孩说:“不给糖就捣蛋(trick or treat)。大人事先要求孩子只许去门口有节日布置的并点了灯的人家,否则不许打扰。
万圣节的服装,万人万相,不只是单调的大鬼小鬼。人们喜欢再万圣节扮演各种鬼魅,庆祝节日。
南瓜灯源于古代爱尔兰。传说一个名叫Jack的人,是个醉汉且爱恶作剧。在万圣节当日,他设圈套将魔鬼困在一棵树上,他不许魔鬼下来,直至恶魔答应永远不让他住在地狱。
Jack死后,他进不了天堂也下不了地狱,为了协助Jack找到回人间的路径,魔鬼给了他一块燃烧的炭,Jack将这燃烧的炭放在他以大红萝卜雕刻成的一个灯笼内,这第一个“Jack的灯笼”,帮助其找寻他的路径回爱尔兰,但他从没找着,于是他永远带着灯笼流浪人间。
万圣节主要流行于英语世界,如今一些亚洲国家的年轻一辈也开始倾向于过“洋节”。
万圣节的习俗有哪些呢?
基督纪元以前,凯尔特人在夏末举行仪式感激上苍和太阳的恩惠。当时的占卜者点燃并施巫术以驱赶据说在四周游荡的妖魔鬼怪。
基督纪元之后,罗马人用果仁和苹果来庆祝的丰收节与凯尔特人的10月31日融合了。
在中世纪,人们穿上动物造型的服饰、戴上可怕的面具是想在万圣节前夜驱赶黑夜中的鬼怪。
万圣节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不给糖就捣蛋”。孩子们会穿上各式各样的服装,提着南瓜灯,挨家挨户地去索要糖果。
此外,万圣节前夜还有许多传统游戏,比如“咬苹果”。孩子们在不用手的条件下用嘴去咬漂浮在水盆里的苹果,谁先咬到,谁就是优胜者。
万圣节有什么特色食物呢?
一,糖果。万圣节的糖果最经典的是橘色、棕色和黑色的包装,造型以鬼怪居多,不过,这个传统本来面目和糖果没有关系。
二,南瓜。南瓜派在美国南方本来就是初冬最常见的食物,在万圣节只是更应景而已。除了南瓜派,南瓜子也是节日常见的零食。
三,苹果。11月1日除了万圣节之外,还是古罗马一个重要的节日,叫波摩娜节。波摩娜是“果树之神”,掌管所有果树的生与死、丰收与歉收。罗马占领凯尔特之后,也把波摩娜节和新年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万圣节吃苹果的习俗。
万圣节的特色活动更是极具特色。
在万圣节,许多城市会举行盛大的巡游活动。纽约市的巡游尤其著名,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市民参与。吸血鬼、僵尸、女巫、科学怪人等角色齐齐现身,共同庆祝这个充满神秘和乐趣的节日。
活动令人置身其中,就如参加大型化妆舞会一样。
格林威治村的万圣节巡游始于1973年,由一位面具工匠兼木偶演员Mr Ralph Lee发起。如今,它已经成为了整个社区的大型活动,鼓励每个人都成为参与者,共同享受这个充满欢乐的节日。
在这里,我们祝愿大家万圣节快乐,不给糖就捣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