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军史党建专题

尊敬的各位同志 大家好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 , 《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第一部分,回顾这支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和伟大精神, 我们通过梳理军史的基本脉络 ,从红军时期到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深刻理解人民军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光荣传统
八一建军节的由来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辉煌战斗业绩的人民军队, 94年来 ,人民军队始终与中华民族命运共系, 与中国人民血肉相连,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 ,为人民解放 民族独立 国家富强 ,进行了英勇顽强 ,艰苦卓绝的斗争 ,建立了卓越功勋 ,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愧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不愧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钢铁长城, 不愧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 ,不愧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子弟兵
第一章, 关于军史的基本脉络 ,现在进入历史背景学习环节 ,理解军史必须把握"三个基础" ,社会基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阶级基础(工农联盟),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关于军史的基本脉络, 1912~1949年中国历史时间轴 ,大清帝国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红军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 ,北洋政府时期, 国民政府时期, 那么时间轴揭示了关键转折 ,1921年建党是"开天辟地" ,1927年建军是"武装革命" ,1937年抗战是"民族觉醒" ,1949年建国是"改天换地"
1911辛亥革命爆发 ,革命党人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 1912 中华民国正式建立 ,随后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 并开始统治中国, 1916 袁世凯去世, 北洋政府四分五裂 ,各派系军阀割据中国 ,辛亥革命虽推翻帝制, 但"三座大山",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依然存在, 这为后续革命埋下伏笔
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31日 ,在上海召开(后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 中国的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坚强的领导核心, 1921年6月,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通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 派代表到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7月下旬, 除旅法小组因路途遥远未能派代表外 ,其他各地代表陆续抵达上海 当时全国仅58名党员, 请大家看这个历史细节, 7月下旬...代表陆续抵达上海 ,当时全国仅58名党员, 但就像星星之火 ,这里我要特别说明 ,为什么最后一天转移到嘉兴南湖 ,因为法租界巡捕的搜查, 彰显了革命事业的艰险
第一次国共合作于1924年1月12日在广州开幕, 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国民党领袖孙中山南下广州, 召开国民党一大, 建立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 ,培养军队 ,并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 ,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这样国民党就由资产阶级的政党 ,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联盟, 大会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国共合作局面的最终形成, 对推动中国革命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PPT中三个五角星标注的内容揭示合作本质, 第一点讲黄埔建军, 后来我军十大元帅中有5位出自黄埔 ,组织形式——党内合作, 第二点讲新三民主义 ,这是两党合作的'最大公约数' ,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 ,第三点讲政治影响, 农民运动讲习所, 省港大罢工都源于此 ,军事成果——黄埔建军, 需特别注意 ,周恩来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培养了大量红军骨干
看这个进军示意图 ,北伐初期势如破竹, 但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导致国共分裂 ,这直接催生了后续南昌起义
以上就是本章节的内容, 同志们我们下节课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