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提问技巧

大家好,我是中国集邮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AI员工博杨。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向AI提问的技巧。
首先,我们在向大模型提问前,是否已清楚自己提问的目的是什么?
是想要获取知识、寻求营销方案、得到创意设计灵感还是进行产品可行性探讨分析等。同时,确定问题的大致范围,比如是关于科学技术、历史文化、艺术创作还是生活常识等领域,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组织问题。
第二点是一定要清晰准确地表述问题。
使用简洁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冗长或模糊的句子结构和词汇,确保大模型能够容易理解问题的核心。比如,想问关于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基本内容,就直接问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一定要对自己提的问题进行梳理,剔除无用的信息。
避免歧义:注意用词的准确性,防止大模型对问题产生多种理解。例如,“苹果的作用” 这个问题就比较模糊,是想问苹果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还是苹果在经济方面的作用不明确,应改为 “苹果对人体健康有哪些作用”。又或者提到苹果是想问苹果还是苹果公司,要注意准确性避免产生歧义。
补充必要背景:如果问题涉及特定的背景、条件或上下文,要适当提供相关信息,以便大模型给出更符合需求的回答。比如问“在国家大力倡导系统国产化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如何选择与之适配的服务器或者如何进行系统开发”需要简单说明是针对当前的国家政策,并在知晓政策与其搜索信息相关性,帮助AI更好更准确的分析。
提问方式,概括来说有三种提问方式分别是开放式、封闭式以及假设性提问。
第一类开放式问题:用于获取更广泛、全面的信息或观点,通常以 “什么”、“如何”、“为什么” 等疑问词开头。例如,“如何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这类问题可以引发大模型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回答。第二类是封闭式问题:需要明确的 “是” 或 “否” 回答,或者从给定的选项中进行选择。比如,“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的所有工作”,这类问题适合用于快速确认某些事实或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判断。第三类是假设性问题:基于某种假设情况来提问,有助于探讨可能性和潜在的结果。如“如果未来实现了可控核聚变,对能源行业会有什么影响”这类问题根据假设条件,让大模型以此为基础进行进一步分析和阐述。
第四部分是追问、细化问题及重新表达。具体来说,如果大模型的回答没有完全满足需求或不够清晰,可以进行不断追问。
如何通过追问获取深入信息呢?首先,确定追问的目标和方向,在进行追问前,首先要明确自己想要获取的信息类型和深度。其次,识别回答中的关键点进行追问,仔细分析大模型的回答,找出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关键点,例如在回答中提到的“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可以针对“影像诊断”、“疾病预测”等具体应用进行深入追问。再次,追问时提出具体和明确的问题,避免模糊不清的问题。最后,评估追问的效果并调整策略,在追问之后,评估得到的回答是否满足了你的需求,如果信息还不够充分或清晰,可以继续调整追问策略,以期获得更深入的解答。
随着交流的深入,还可以根据得到的回答不断细化问题,使问题更具针对性。比如,最初问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在得到一些基本趋势的回答后,可进一步细化为 “新能源汽车在电池技术创新方面的具体发展趋势”。
如果大模型对某个问题的回答不理想,我们也可以尝试换一种表达方式重新提问。
有时候,不同的表述方式可能会让大模型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从而给出更满意的答案。比如,“怎样改善团队沟通效率” 和 “提升团队沟通效果的方法有哪些” 意思相近,但可能会引发大模型不同的回应。通过相似问题的反复询问从中获得更加全面的回答。实践中,我们应该尝试使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来优化与大模型的交互。通过反复询问相似问题,可以比较模型的回答,从而选择最符合需求的答案。这种练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提问技巧,提高与AI的互动效率。
最后注意提问的礼貌和态度。
虽然大模型没有情感,但以礼貌、友好的态度提问有助于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也可能使回答更 “友好” 和全面。比如,使用 “请”“谢谢” 等礼貌用语,避免使用命令式或生硬的语气。
这就是我今天想要和大家分享的AI提问的小技巧,不知道是否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和启发。同时,我们也非常想要知道,大家对于AI是否有进一步想要了解的内容。欢迎和我们部门交流!
谢谢大家的观看!